近期,大熊猫国家公园川陕甘联合巡护启动仪式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四川大熊猫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受邀前往并对联合巡护环节进行技术支持。
仪式结束后,川陕甘三省林草系统(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以及四川青川青溪镇落衣沟社区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巡护人员,对大熊猫监测的数十条样线,常态化进行了跨区域联合巡护、监测。数字大熊猫公司也协助唐家河保护区,针对保护区内数字化建设的应用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和展示。
大熊猫国家公园总区划面积2.2万平方公里,涉及川陕甘三省。其中四川片区1.93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87.7%,作为能最大程度消除跨区域执法难处的科技手段之一,无人机在远距离飞行和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侦查等应用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数字大熊猫公司在本次联防仪式启动现场演示了无人机现场支持无人机自动起飞、固定线路自动巡护、自动降落回充等功能,团队重点讲解了无人机和热成像技术结合在动物识别方面的应用。无人机从空中俯视,具有大纵深、广视角的特点,有效排除了低视角的视觉阻挡问题;同时利用热成像技术探测红外热辐射,使原本在林下隐藏的动物显现出来。该技术大幅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帮助研究人员及时确认种群坐标,并提高种群数量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
在数字化建设展示板块,数字大熊猫公司还全面展示了在青川县的智游青川APP项目,该项目在APP上构建了全景数字旅游地图,并运用AI动物识别算法和5G网络实时推送,为用户打造“动物发现之旅”;同时为游客提供智能解说、交通路线、主题推荐等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展示唐家河的独特魅力。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野保相机为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演示中,团队介绍了野生动物监测保护方面创新解决方案,例如,传统的野保相机需要人员到野外定期更换电池和存储卡,还要花大量时间筛选出有效照片,数字大熊猫公司的创新方案采用超短波传输系统,将野保相机第一时间传输到接收后端,再利用动物识别人工智能算法,高效快速筛选出有动物影像的照片,还能根据AI算法根据不同动物类别进行分类,大大节约工作人员时间,提升效率,对于条件许可的地方,也可以用风光互补的能源提供方式,解决更换电池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的需要人员到野外定期取数据卡的繁重又费时的作业方式。
现场演示结束后,公司常务副总、首席技术官刘素芳和相关领导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疑问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数字大熊猫公司也希望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ICP备案号: ©2020 四川大熊猫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0025367号-1
凡本网内容中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大熊猫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本网或本网权利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或本网权利人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数字大熊猫官网”。
需要转载的可以联系,电话/传真:028-86721111,E-mail:dps@digitalgiantpanda.com。
028-86721111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新光华街7号航天科技大厦1601